close
這個標題,乍看之下是有那麼點嚴肅,
但是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這麼定標題的好。

今天上午去上了幼兒發展的課,老師說到了幼兒的語言發展,
課本說道:「三到七歲之間開始學習英語的移民者,
對英語的熟練度就如同母語為英語的人一樣;
相反的,在青春期之後(特別是十五歲以後)
才抵達的人的表現就比較差了。」
講到了這裡,老師就說這就是為什麼,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越早開始學習英語的原因。

後來,老師接著問了似乎是毫無相關的問題:
「你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嗎?認為是的,請舉手。」
我想也不想的就舉手了,後來他們班上的人有舉手的人連一半都不到。

而後,老師用一種略帶嚴肅的口吻說:
「我對於你們這些不認同台灣的人感到非常的擔憂,
因為台灣未來的下一代,
就是要由你們這些超過一半以上不認同台灣的人,所要教育的。」
當場,我的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對於這麼樣的一番話。

老師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個台灣的教授,他本身是教授英文的,
他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要即早的接受英語的學習,
而他的小孩真的也從小的時後就說的一口流利的英語,
但是他發現他的小孩在之後的成長上,卻發生了極大的問題。
他的小孩非常不認同,他是台灣人的身份,
也就是他覺得說英語的人本身就具有著某種獨特的優勢,
因而覺得西方的文化才是他本身所該有的,進而崇洋看不起中國文化。」

因為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同時也在默化著我們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
藉由同一種語言、共同的語詞、特有的肢體語言、文化慣性、地方風俗等,
去架構起我們對於我們身為哪裡人的自識,去默化,然後感同身受,
真正的,去認清、然後意識到自己無一無二的獨特性和自我存在。

我們老是說我們對於自己國家沒有愛國的情操和氣節,
過往的那些令人動容的愛國志士或英勇事蹟,
都只能透過書本去感受那些曾經,那是我們所不懂也不明白的感情,
不單單的僅止於個人的,而是闊及到大眾的一種感動。

因為現在的我們,根本打從心底的,
就沒有這麼樣的看重於,我們自身所立之處和心中的份量。
更別去談到那些更複雜的文化認同的問題了,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人,根本不明白所謂的歷史積累的寶貴之處,
而去為了許許多多莫名的個人利益、政治因素、黨派立場等,
去分食掉那些我們長久以來所潛藏於深層的文化根基,
這些舉動看似不痛不癢,但實質上已造成了莫大的傷害。

不在於具象的主體上顯示出來,
而在我們這些默然未知的小眾身上得到體現,
承受錯誤、接受嘗試,吸收那些別人所更動的扭曲和假說,
所能做的,只是閉上眼睛、緊繃起嘴巴,
不去看那些蒙昧不明的似非而是和花樣百出,
安靜的去收拾起,那一個又一個坑疤不全的破壞。

你們啊...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嗎?
我依舊可以大聲的說我是,
儘管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使用注音符號的國家,
但因為如此我們更容易去了解上古文字的平上去入與聲韻。
儘管我們的經濟局勢令人憂心,
但是經過長久以來建設的基礎,仍然可以給我一點信心。
儘管失業人口多到令人對未來覺得盲目,
但我依舊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不怕會餓死。

因為,台灣真的很美麗,不管是人或著是這片土地和樣子,
儘管人情味有逐漸減淡的趨勢,儘管新聞上的播報總是亂七八遭,
但是,我還是覺得它依然可親的讓我值得愛護,且引以為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妄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