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的蜘蛛人很有意思,講的是彈指之後的創傷未癒
(鋼鐵人之死),還有彼得帕克想成為普通高中生的心願。

基本上大部分的復仇者聯盟都以拯救者自居,
就算經歷了挫折打擊和自我否定,
思考格局依舊以人類的存亡作為考量,但蜘蛛人卻不如此。

一方面是因為設定的年齡較輕的關係,所以還有著輕率和稚氣,
一方面是他畫地自限的用鄰家型的幫助者為自己定位,
雖然會因為參與了復仇者聯盟的戰役而感到興奮和開心,
但卻完全不認為自己已是當中的一員。

在失去的傷痛中無法接受,對於自我的價值感到懷疑,
這是一部蜘蛛人重新整理自己身心的確認過程,深究其中的原因,
大抵是因為彼得帕克一直是個無法決定自己人生走向的角色。

之所以成為蜘蛛人,是因為意外被咬(成為英雄),
東尼挑上他是因為那時候欠人手幫忙(變成復仇者聯盟),
MJ開始注意他(懷疑他是蜘蛛人,雖然後來她說沒有,
但我覺得這是安慰他的)。

還有之前拍的蜘蛛人三部曲中,和好友一起喜歡上瑪莉珍
(對好友相讓),後來被哈利得知身分(與好友決裂)等,
之類種種的人生變動和轉捩都是因著別人,
而非是因為自己的主動選擇,其實這是很可悲的,
就算他是擁有異能的非凡人。

雖然我覺得他是這樣一個內心沈鬱的英雄,
卻不代表這集的故事主軸是很沈悶或是幽暗的,
相反的是會看到很多他身為英雄和高中生,
兩個身份上的衝突與矛盾,在現實人生裡掙扎著,
該不該捍衛全人類的安全,在與反派的戰鬥裡,
一樣陷入了虛實難分的混亂與痛苦,導致苦戰中的節節敗退。

但全片不只是有難過和沮喪的低潮,
也有人物之間互動的鬥嘴和輕鬆,
因此也製造了不少關於誤會和小事故的笑點。
當中也有很多的可愛的配角,
在每個段落裡綴上了小小的幽默和詼諧。

當中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彼得預感」,
講的是彼得帕克成為蜘蛛人之後,
感官變得非常敏銳,所以對於空間感和動態的物體移動,
都有著很強的感知力。

原先因為大戰後所經歷的種種,而失去了這項能力,
卻在對抗強敵的時候,重新的戰勝自己,
拿回了自己獨特的能力,也靠著自身解決了自己的爛攤子和敵人。

 

 

arrow
arrow

    妄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